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资源中心 > 正文

让生物教学回归生活

【来源: | 作者:胡志红 | 发布日期:2017-04-25 】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生物本身就是鲜活灵动、五彩斑斓的,若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整个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才真的是生机盎然的“生”物,而不是单调乏味的死物。

一、在生物教学中来点诗情画意

学习生态系统概念时,我用在仙湖植物园拍摄的命名为“落霞与欧鹭齐飞,仙湖共长天一色”的美图进行解释:这画面中,“除了生物,还有其它的吗?”这样学生就知道阳光、水、石头等是无机环境,“湖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不仅知道了生态系统概念,品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妙,同时激发我们走近自然,涤荡心灵、回归纯净。

以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导入 “直接能源物质ATP” 的学习,再以实验——萤火虫尾部发光需要ATP,还是需要葡萄糖直接可以让萤火虫发光——激发学生的疑问。或者讲讲小时候捉萤火虫的趣事,而为何现在大城市很少见到萤火虫,以此引发讨论。萤火虫也是环境监测的生物之一,它们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污染较大的地方萤火虫生存率低,可能一些人几年都没有见过萤火虫。

在学习群落的垂直结构时,首先展示长白山、梯田等几张山脉美图,然后以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导入,这样就避免直接讲述概念带来的单调乏味,也可以引发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崇尚自然的热情。

二、在生物教学中讲点视频故事

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播放纪念9.11事件的视频,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强烈感情,然后提出遇难者面目全非,亲人如何认领尸体的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

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以周迅的电影《风声》的片段导入,让学生意识到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再转入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思考。解释信息传递不仅是生物之间,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之时,以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无机环境也给生物某种信息。

在学习《伴性遗传》时,以维多利亚女王家族血友病的故事导入,引发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最基本的生物常识,不要随意猜测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学习生物,要具备科学理性思维以及正常的判断力。

教学中,讲点故事、加点画面感,发挥想象力,不亦乐乎。

三、关注新闻热点,做到与时俱进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让学生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比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生物探索”、“生物谷”、“生物学通报”等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生物研究进展。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有很多高龄产妇,为了优生优育,很多产妇要产前诊断,有哪些方法呢?进行华大基因检测原理是什么呢?9月底中国基因库在深圳投入使用,可以利用这一消息引发学生关注生物科技,了解深圳前沿生物相关产业。

奥巴马上任时解除了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限令,现在特朗普当选美国45任总统,他是否终止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呢?为什么这项研究都引发总统的关注呢?在相关教学时,可以穿插这样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前美国公司正在开发一种设备,希望能够通过眼泪更容易地实现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因此在新西兰观看悲伤电影的女性将自己的眼泪捐赠给正在研发新型癌症检测装置的研究人员。为什么单凭眼泪就可以检测呢?由此可以拓展泪液中的蛋白质等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生物教学中多点联想记忆法

在必修一刚学习原核、真核生物举例时,学生对很多生物和“菌”零散知识记不清。我联想到小时候妈妈做包子长毛做成酱汁,就编了个顺口溜帮助记忆一些陌生的真核生物。“一团酵母有水发霉长绿毛,成球形”(包含:衣藻团藻、酵母菌、水锦、青霉菌、绿藻、毛霉、小球藻)。这样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学生较易记住,复习起来还异口同声。

在学习糖类一节时,关于单糖、二糖种类记忆易混淆也易遗漏。我就建议来个顺口溜——“吃葡萄不吐果皮脱核,不小心吃到半个蠕动的虫子”(包含: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

有道生物题:“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麦芽糖增多还是淀粉增多?”我们成人觉得显而易见是麦芽糖增多 ,可是很多城里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我就描述小时候我家过年前制作麦芽糖,然后去大街小巷卖麦芽糖挣钱的故事。小麦种子浸种发芽长出嫩绿的麦苗,再拌上约七成熟的米饭,搅拌研碎榨汁,再去小火熬煮,最后冷却到微温拉扯就变白色的麦芽糖了。

在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是否有四分体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用编故事联想的形式让学生一下子就分清了且记住了这一知识点。故事如下:“有源无分”(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没有四分体)、“减一有源来配对”(减一有同源染色体且联会,初次志同道合来配对)、“减二无源姐妹离”(减二无同源染色体,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总之,我想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加点新闻热点内容,辅以生物最新研究进展,适当编造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小故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我想尝试着去改变只以分数为目的的单调乏味的“死”物,把“死”物变成鲜活灵动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