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资源中心 > 正文

追寻课堂教学梦想 回归课堂教学本质

【来源: | 作者:孙文彩 | 发布日期:2017-04-25 】

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华中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问题,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因此,“课堂教学回归本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受到了理论界与教学实践者的共同关注。为什么有“回归”之说?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本质性的课堂教学?我理解中的本质教学又是怎样的?我想结合我3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理解。

一、课堂教学为什么有“回归”之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近40年中国的教育发展过程说起。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

中国教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977年~1985年,中国教育开始拨乱反正,进入恢复整顿的阶段;教育的重建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计划体制阶段,同时提出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教育要“三个面向”。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练式教学)得到了继承;全国统一的教材,一支粉笔,一块刻试卷的钢板,一台手动油印机,就是这个时期的典型标志。

●1985~1989年,中国教育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国家从思想上、政治

上确认了教育和人才对于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学校教育开始受到各级领导、社会的重视。

●1990~2003年,中国教育进入“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大跃进”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发展大于改革”,追求教育发展的规模、数量、速度,呈现“跨越式发展”。二是90年代中期之后,教育逐渐走上了一条被舆论称为“教育产业化”的特殊发展路径。教育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乱收费、高收费等损害教育品质和民生的混乱现象。

●2003年至今,国家实行课程改革,探索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的阶段。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的提出,“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理念得到提倡。从2004年开始,各地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特别是2006年后,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比比皆是;新的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2005年开始,我也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一篇教学随想《在感受中发现,在领悟中升华》被收录于广东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中,成为新课程改革必读范文。2006年,我主持《龙岗区教育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在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许多问题,教学过分注重形式化,小组合作、探而不究,过分追求教学表面的热闹,淡化了教学的本质。我经历了一个积极参与、反思到迷茫过程。

自2007年起,我担任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数学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不等式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多次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2013年第九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会在合肥召开,会上西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宋乃庆教授作了“教育的困惑与反思”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思考与反思,因此中国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研究的重要话题,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回归本质也成为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本质性教学?

1985年参加工作后,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我选择了两个研究方向:不等式研究与教学模式

研究,而教学模式研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设计、流程的研究。30多年来,我长期坚持,主持或参与了以下研究:1987—1988年的“练结式教学法”研究;1990—1996年的“四环递进式”教学法研究;1998—2000年的“四环五步递进教学法”模式研究;2002—2006年的“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2006—2008年的“内涵式发展模式”研究;2013—2016年的“动态式综合型主体性教学模式”研究;2014—2017年的“双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4—2017年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0多年长期教学模式的研究,我积累了大量有关教学模式的信息与资料,收集、整理了国内外100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法。综述自己的模式教学研究,我有如下几点感悟:

①大多数的模式教学要么侧重于学法设计,要么侧重于教法设计,要么侧重于一种“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最适合于你的学生?除了你本人谁也不知道。

②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有一定的流程与环节。“导学讲练评五环教学法”、“三三六自主教学法”、“自主探究交流拓展四步教学法”等等,一般都是几环几步几式排列组合而成。

③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暇的。无论是中式的、西式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具有许多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没有一种完全适宜于自己与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动态的。

④没有时间上的持续坚持,任何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都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长年累月,才会产生喷发式教学效果。

⑤所有的教学模式其落脚点必须是学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模式设计一定是要注重主体性的发挥。

所以我认为本质性的课堂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模式互补融合的有机合成,是一种动态模式,是随知识内容结构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的。

三、我理解中的本质教学又是怎样的?

我作过“有效教学”的学术报告,听过各种“高效课堂”的讲座,听过各种“示范课”、“研讨课”,也与诸多行内专家探讨过,从操作层面上来看,我认为有下列特征时,教学回到了本质:

(1)主题鲜明,有时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解决某些目标而展开的活动。狭义的角度就是解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广义的角度可以延伸到态度、情感、价值观。但是一堂课是不可能有太多目标的,太多了就有点乱来。

(2)课堂教学要有简洁、清晰、流畅的流程。课堂教学有如作画,主线明朗,以约驭博,力求达成。课堂由紧张到舒缓,由杂乱到清晰,由肤浅到深邃,生成与预设,掌控自如。

(3)教法、处理手段要科学、合理、高效。传统的讲授,PPT的配合,微课的辅助,多媒体的使用,学案的组织,合作的形式,探研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达成目标的路有许多条,哪一种教法最适合你与你的学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与反思的。

(4)课堂情感自然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是 “教师——学生”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都会从心理上激励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弘扬学生主体精神,都会把师生的交流融为一体,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得上完课你与你的学生都感觉心中愉悦。

(5)教学的本质就是养成教育,亦即通常所说的习惯培养。对此我有较深体会。2012年我教一个文科次重点班,班上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约束能力都不如重点班,最突出表现就是作业不做、不交、随意、马虎、抄袭等等,没有一天收齐了作业的,很让人头痛。第一学期,我只做了一件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我先从思想上教育培养,后从行动上定点、定时训练,规定第二天早上7:30分前必须交齐数学作业,要求规范、整齐。天天坚持,周周评述,月月总结。到第二学期后学生习惯基本形成。每天我7:20分到校,7:40分到办公室,一眼望去,学生作业一本不差,整齐放在了我的办公台上。后来一直到高三结束,我从未为学生的作业烦恼过。看到学生认真做完的作业,就有一种成功、愉悦感,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6)课堂教学还应该具有激励的功效。你的课堂能唤醒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你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一旦有兴趣,兴趣能改变能力,能力反过来又能提升兴趣。2011年,我负责竞赛班的教学,每周星期三晚上7:00—8:00讲一个专题,学生随意听。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解、底蕴深厚的基本功赢得了学生喜爱,场场暴满,少时50—60人,多时达70—80人。其中一个学生极其勤奋,高一结束时,他已经学完了高二课程,高二结束时,他已经学完了大学一年级微积分课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一种痴迷程度,以致他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外语只考了5分,引起学校教师的高度关注,高三时在班主任、年级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对他采取了抑制手段,方使这位学生回到正常的全科学习状态。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从本质上应具有激励唤醒的功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