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资源中心 > 正文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黄静媚 | 发布日期:2015-04-29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以致用。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单靠习题训练和课堂讲解是远远不足的。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仅靠习题训练,容易让学生陷入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中;仅靠教师讲解,又容易让课堂陷入沉闷的氛围中,课堂效率也没有实质的提高。期末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已经学习完必修三文化史,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不应“满堂灌”,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考虑到平行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学习特点,我在复习中主要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具体到单元复习的课堂中,我将其划分成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阅读复习提纲,教师划分高频考点;第二阶段,学生默写单元知识,自行查漏补缺;第三阶段,学生完成典型例题,教师详细讲解难题。课后布置学生画出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梳理思路,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思考。如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老师只需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地学习。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将单元重点知识背诵下来,那么这已经达到我的第一个目标。

二、把方法教给学生

很多学生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不会做材料题,每次得分都很低,我应该怎么办?”是啊,材料题得分低下,这也是学生的普遍问题。而材料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达40%,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得高分者得天下。历史材料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谈技巧的做法无异于空中楼阁。当然,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1.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第一,首先我通过课堂教学中例题讲解指导学生掌握材料题的解题基本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巩固学生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运用;最后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成绩分析,探究学生失分原因,进而有针对性进行再指导和训练。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学生在“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要求——认真排查,找准教材观点——仔细推敲,精心组织答案”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碰到材料题时不再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学生的解题分数也在不断提高。

2.“我是历史出题者”,举一反三。在教学中,通过习题的积累,我不断地感受到同一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考查不同的知识点。于是,我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之前做的习题,让学生思考“除了题目中的提问外,我还可以怎样进行提问呢”,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明确题目千变万化,但重点知识不变,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适当提出问题,虽然提出的问题漏洞百出,但是总算是有自己的思考,也算是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学生,关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同事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师生关系融洽,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参与学习。因此,我平时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当学生学习状态下降或成绩下滑时,我及时找学生进行谈话、沟通和交流,尽力解决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其对学习的热忱逐渐提高,成绩自然也水涨船高。13班有个男生,各科成绩都很落后,历史也不例外。但是这孩子本身比较聪明,只是心思不在学习上。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经常叫他回答问题,而且只要他成绩有所进步,我都大力进行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鼓励,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考到83分,历史也成为各学科中最高分的一门学科。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生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的发展。”在活跃的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价值观的科学性。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是引导者,是参与者,做好这些,我们提高课堂效率、乐学乐教的目标将不再是一个梦。